通過一系列豐富的互動體驗式學習活動,讓中學生親身接觸中華文化的優美與精神,更有機會參與重點培訓課程,成為「優秀文化大使」,向不同對象推廣中華文化。
為加深學生對歷史文化的認識,提高學習興趣,教育局主辦、中國文化研究院協辦「華萃薪傳——第五屆全港小學中國歷史文化問答比賽」,營造學習中國歷史與文化的氛圍。
三個閱讀計劃,三個不同特色的內容,三種學習體驗——完成每個旅程後,學生將可以對國家三個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,從了解到欣賞,從欣賞到熱愛,文化自信,由此建立。
麒麟是中國傳說的動物,被賦以「仁獸」之名,與鳳、龜、龍並稱「四靈」。「舞麒麟」更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,是神誕節慶中重要的表演活動。
香港科學家屢獲國際殊榮,他們的科研成就如何改變和造福世界?科研人員如何利用創新思維,回應香港社會的需求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?創科人才要從小培養,怎樣幫助香港青少年實現夢想,將創意變成現實?
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於2022-2023學年在中五級繼續推行,中五課程的重點在於今日國家的發展。為協助教師教授有關內容,本院特製作適切的教學資源,歡迎教師下載使用。
我們旨在弘揚中國文化,加深香港市民與學生對國家歷史文化的認識,增進全球華人和世界各地人士對中國的了解......
歷秦朝及兩漢四百餘年的發展,一個代表統一、穩定、人數眾多的「漢人」族稱,開始著稱於世。漢族的族稱,得名源自漢朝。漢朝以漢為國號,是因為其開國皇帝劉邦曾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,管轄巴、蜀、漢中三郡。由此可見,「漢」的初義是國名。如《史記‧項羽本紀》中所用「漢」,皆指劉邦受封國政權,與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之「楚」相區別。劉邦即帝位後,「漢」演變為朝代名稱,有時候也有用作族稱的。
以全新視角介紹當代中國,每天更新中國新聞熱點,及具啟發性和趣味性的中國人情物事。以全新、多元、專業和獨特角度,透過短片、圖片及故事,闡述處於百年變局的中國發展機遇,並弘揚中華傳統。
結合歷史圖片及文字,將一幕幕中國近代的重大事件身歷其境般呈現到讀者眼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