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Wayback Machine - https://web.archive.org/web/20221106133627/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129196/page2

馬來西亞也有自己的「一帶一路」,還一度成了非洲第三大外資來源國

馬來西亞也有自己的「一帶一路」,還一度成了非洲第三大外資來源國
Photo Credit:Reuters/達志影像
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
馬國基於不結盟外交的國策,早在1990年代開始成了非洲主要的外資來源國,總投資額在2011年躍升至第三名。馬國企業在非洲投資的產業,多集中在石油、油棕、建設、伊斯蘭金融和高教事業

近來熱門的投資項目則是伊斯蘭金融。穆斯林佔據非洲約一半的人口,高達近5億人。根據Robert MacPherson,非洲國家為了爭取資金以開展公共工程,他們向伊斯蘭債券(sukuk)市場取得資金。由於馬來西亞是全球伊斯蘭金融中心(總資產達16.7%,僅次於沙烏地),自然成為非洲穆斯林國家首選的融資地。

另外,馬來西亞的私立高等教育也受到非洲的歡迎。林國榮創意科技大學(Universiti Teknologi Kreatif Limkokwing)是非洲唯一一家在多國設立分校的外來院校。其分校坐落在波札那、賴索托、史瓦帝尼和獅子山。像是其在獅子山的分校,是該國的第一家國際大學。而在馬來西亞本地,有多達2萬-2萬5000名來自非洲的國際學生,他們主要來自尼日利亞、利比亞和蘇丹

馬來西亞的獨特性造就現有的外交模式

馬來西亞得以跟多個非洲國家保持良好的關係,不像歐美國家被批判為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,亦非中國被指責為「新殖民主義」,得益於馬來西亞外交路線上保持良好的開發中國家之形象,同時與「第三世界」國家開展互惠互利的「南南合作」。

不過,馬來西亞所採取現實主義之外交政策,不顧民主人權現狀而與極權國家保持外交關係,如前述的土庫曼、蘇丹、委內瑞拉、古巴、北韓等國。這些國家的人權紀錄不彰、政府極為貪腐,更沒有基本的民主政治體制,其政權的主要財源也多來自石油收入。馬來西亞是否應基於經貿利益關係與這些國家繼續來往,這在政黨輪替後之時期,更需馬來西亞國民深刻反思。

延伸閱讀:

責任編輯:杜晉軒
核稿編輯:楊之瑜